丹东市:招商引资的东北亚边境枢纽与绿色发展新高地
在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和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协同推进的背景下,丹东市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、富集的资源禀赋和开放包容的发展姿态,成为辽宁省招商引资的重要增长极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节点城市。作为我国对朝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辽东半岛重要的港口城市,丹东市正以 “政策最优、服务最好、效率最高” 的营商环境,全力推动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工作,为全国企业铺就投资兴业的黄金赛道。
一、区位优势:链接中朝的边境枢纽与开放门户
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,地处中朝边境、黄海之滨,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,南邻黄海,西接鞍山、大连,北连本溪,是我国唯一同时具备 “沿海、沿江、沿边” 优势的地级市,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枢纽之一。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:
立体交通网络便捷高效:丹东港是我国对朝贸易的最大港口,2023 年货物吞吐量达 1.2 亿吨,外贸货物吞吐量占比超 40%,已开通至韩国、日本等国际航线;沈丹高铁、丹大快铁、东北东部铁路在此交汇,与沈阳、大连形成 “1 小时经济圈”;高速公路总里程达 800 公里,鹤大、丹阜等干线贯通南北;丹东浪头机场开通北京、上海等 20 余条航线,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150 万人次,构建起 “海、陆、空、铁” 立体交通体系。
战略平台叠加赋能:作为国家批复的 “中国(辽宁)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” 和 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”,丹东市享受东北振兴、沿边开放等多重政策红利,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4 个省级以上园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,为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。
二、资源优势:多元禀赋构筑发展基石
(一)农业与食品资源优质富集
丹东市是辽宁省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产区,拥有耕地面积 17.2 万公顷,粮食年产量稳定在 80 万吨以上,“丹东草莓”“东港蓝莓”“宽甸柱参” 等 19 个地理标志产品享誉全国,其中草莓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,年产量超 50 万吨,占全国的 12%,是亚洲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。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 60 万公顷,为农产品深加工、冷链物流、食品制造等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料保障,吸引了新希望、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关注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项目。
(二)矿产与新能源资源潜力巨大
丹东市地处辽东成矿带,已发现矿产资源 56 种,其中硼砂储量达 1.2 亿吨,占全国的 40%,是发展硼化工、特种玻璃的核心原料;金矿、铁矿等金属矿产和大理石、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,为矿产品深加工、新型建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新能源领域,丹东市风能、太阳能资源富集,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超 800 万千瓦,太阳能年辐射量超 5200 兆焦 / 平方米,具备建设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的条件,为新能源装备制造、储能技术研发等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(三)生态与文旅资源独具魅力
丹东市森林覆盖率达 65.3%,位居辽宁省前列,拥有鸭绿江国家风景名胜区、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7 个国家级景区,鸭绿江断桥、虎山长城等历史文化地标享誉全国,是 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 和 “国家园林城市”。2023 年,全市接待游客超 5000 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600 亿元,滨海度假、边境旅游、生态康养等产品深受青睐,为文旅开发、康养服务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 IP 资源。
三、产业体系:特色引领与创新驱动双轮发展
(一)农副产品加工产业:打造 “辽东绿色食品” 产业集群
丹东市依托优质农产品资源,构建从种植养殖、精深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。全市现有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 200 余家,形成草莓深加工(冻干制品、果汁饮料)、水海产品加工(即食海鲜、海洋生物制品)、中药材加工(柱参、刺五加提取物)等特色板块。“丹东草莓” 深加工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,2023 年食品工业产值突破 300 亿元,成为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(二)装备制造与新材料产业: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升级
丹东市在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领域底蕴深厚:
装备制造产业:以汽车零部件、仪器仪表、特种船舶为重点,曙光汽车、五一八内燃机等企业技术领先,产品出口俄罗斯、中东等地区,2023 年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 500 亿元。
新材料产业:依托硼砂、镁矿等资源,发展硼纤维、镁合金等高端材料,宽甸硼产业园区集聚企业 80 余家,形成从矿石开采到精细化工产品的完整链条,2023 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 25%。
(三)新兴产业: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
丹东市在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数字经济等领域加速布局:
新能源产业:规划建设海上风电、光伏平价上网基地,吸引金风科技、三峡新能源等企业投资,2023 年新能源装机容量达 400 万千瓦,同步推进风电整机制造、光伏组件生产项目,打造 “风光储充” 一体化产业生态。
生物医药产业:依托宽甸北药资源(中药材种植面积超 30 万亩),发展中药饮片、生物制药,华润三九、修正药业等企业落户丹东,建成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园,2023 年医药工业产值突破 150 亿元。
数字经济产业:建设丹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2023 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 80 亿元,吸引阿里巴巴、京东等企业设立东北亚运营中心,推动 “数字贸易 + 供应链” 融合发展。
(四)文旅康养与跨境经济:释放开放新潜力
丹东市发挥 “一眼望三国” 的区位特色,打造 “边境旅游 + 民俗体验” 品牌,虎山长城景区年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,成为东北亚跨境旅游的热门目的地;依托鸭绿江生态资源,建设滨江康养基地、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,吸引恒大文旅、复星旅文等企业投资。跨境经济方面,2023 年对朝进出口总额达 150 亿元,丹东口岸实现 “前店后仓” 模式运营,吸引了浙江义乌、广东中山等地企业开展对朝小商品贸易和境外加工。
四、精准招商:全流程服务与产业生态构建
为深化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工作,当地政府坚持 “精准招商、链式招商” 策略:
靶向招引产业龙头:围绕农副产品加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,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,建立世界 500 强、中国 500 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库,2023 年举办 “丹东鸭绿江国际经贸洽谈会”“长三角招商推介会” 等活动 30 余场,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120 余个,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 40%。
营商环境持续优化:推行 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窗受理” 政务服务改革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 60%;设立重点项目服务专班,提供 “一对一” 全程代办服务,从项目洽谈、土地供应到投产运营全流程跟踪,确保项目 “引得进、落得快、发展好”。
园区载体功能完善: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东港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实现 “九通一平” 基础设施全覆盖,标准化厂房、污水处理、热力电力等配套齐全,针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定制化冷链仓储设施,2023 年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的 65% 以上。
五、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: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
丹东市拥有辽东学院、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,每年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超 3 万人,其中朝鲜族双语人才占比达 15%,为对朝合作提供了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。当地政府鼓励企业与中科院沈阳分院、沈阳药科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,共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68 家、重点实验室 18 个,2023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 50 亿元。同时,出台 “丹东人才新政 15 条”,通过提供创业补贴、住房保障、子女教育等政策,吸引新能源、跨境电商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团队落户,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智力资源,进一步提升 “丹东市招商引资” 的核心竞争力。
结语
丹东市正以 “东北亚开放桥头堡” 的姿态,在产业升级、开放合作、生态建设中展现强劲动能。这里拥有 “沿海沿边” 的独特区位、富集多元的资源禀赋、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,是企业布局东北亚、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战略要地。无论是深耕农副产品加工、投身新能源新材料,还是拓展跨境贸易、布局文旅康养,丹东市都将成为您事业发展的可靠伙伴。
欢迎全国企业前来辽宁省丹东市投资兴业!招商信息咨询电话:400-162-2002

辽宁招商项目

辽宁招商政策

招商政策

投资流程

土地招拍挂

厂房价格

注册公司

优惠政策

辽宁投资流程

外商投资
买地自建
厂房租赁
写字楼租赁
公司注册
优惠政策
招商中心
400-162-2002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企业入驻
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

立即获取
img_loading
智能检测中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2-2002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招商
  • 租购厂房仓库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